俗话说的好,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理工科人才在任何时候都是十分吃香的存在,相比起来,文科生就显得备受冷落。
不仅工作不好找,生活中也或多或少被人歧视。就连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去世,都有人说文科生不配纪念他。
在二战期间,旷日持久的战争使日本兵源不足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为了弥补兵力缺口,日本当局开始将征兵瞄向了在校学生,先后两次缩短大学和高等学校的修学时间,使在校学生可以提早毕业从而应征入伍。
到了二战后期,日军战局不利,为了应对盟军的强大攻势和补充兵力急速消耗所引起的兵员不足问题,1943年,日本当局颁布《在校征集延期临时特例》,规定取消文科学生的免除兵役措施,所有文科在校生都要接受征兵体检,一旦体检通过,就必须参军入伍,同时学籍予以保留。
有意思的是,理工生和师范生不在征兵范围之内。在日本当局眼里,这些人属于高价值人群,不能白白拿去送死,为了和盟军对抗,需要让他们在后方从事科研、生产等工作。
至于文科生就可有可无了,在经济崩溃、道德沦丧、法制崩坏的乱世里并不能发挥出什么作用,与其空谈误国活着浪费粮食,不如为国捐躯更有价值。
同时,为了让这些年轻人乖乖为帝国卖命,日本当局不吝以最美好的词汇来褒扬他们,将他们的行为称作“学徒出阵”,让学生们觉得自己仿佛古代的武士一样,有着英雄而悲壮的意味。
日本当局还把学生兵比作“樱花”、“男子汉”,文科生大都是浪漫的理想主义者,哪能经得住这样的忽悠,于是纷纷被自己感动,觉得自己是忠君为国的勇士,甚至赋予死亡像樱花飘落一样的美好意象。
在二战后期,就是这些被法西斯军国主义洗脑的文科生们,驾驶着飞机义无反顾地冲向盟军战舰,成就了神风敢死队的恶名。
我们从中也可以管窥到一些法西斯恶魔的反人类本质,他们无视生命的珍贵,而是将人以价值大小划分,对于没有价值的就无情抛弃。
如果一个民族变得绝对理性,缺失了足够的理想主义和人文关怀,就会变成冷酷无情的机器,那将会是一件很吓人的事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