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入刑后,全国性严打酒驾整治行动不断深入推进,目前酒驾问题已大为减少。然而,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的农村地区,酒驾问题仍大量存在,严重危及交通安全。记者从河北省公安交管局获悉,当前该省酒驾、醉驾由城市区向外蔓延的趋势较为明显,特别是农村地区,已成为酒驾、醉驾违法的“重灾区”。(4月8日《法制日报》)
酒后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已经深入人心,但城市中基本能够做到不酒驾,但农村呢?却已经成为酒驾、醉驾违法的“重灾区”。这显然是要进行整治的。换言之,治酒驾不能厚此薄彼,城市要治,农村同样需要治。
据统计,2017年以来河北省因酒后醉酒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有40余起,造成55人死亡。其中,涉及农村道路或临近农村道路的酒后或醉酒引发的交通事故有14起,死亡22人。想必其它省份的农村也基本上差不多。农村为何成为酒驾、醉驾的“重灾区”?一方面是广大农村地区,一直是“无酒不成宴”,喝酒更成为表达礼节和情谊的象征,驾驶人经不住“劝酒”和亲朋的面子,将交通安全和法律法规抛在脑后,使得各种传统节日和庙会期间,农村聚会饮酒的高峰期也成为酒驾事故的多发期;另一方面是因为农民觉得“没人管”和“没有事”。交警警力有限,农村面积广,很难时时有人管,再加上农民觉得即便是酒驾被抓,也不涉及到开除公职,扣除工资,或影响到升职。觉得被抓住了也没事。这样,农村成为酒驾、醉驾重灾区也没什么奇怪的。
酒驾、醉驾不会因为在农村,危害性就减少。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后果同样是很严重的。今年3月3日15时34分,河北省任丘市思贤村驾驶人赵某林驾驶小型轿车,沿思贤村内公路由西向东行驶至村面粉厂与路边人员相撞,造成3人死亡,3人受伤,车辆损坏。经检测,赵某林血液中酒精含量101.47mg/100ml,系醉酒驾驶机动车。诸如此类的交通事故,带来的是一个个家庭的毁灭,带来的是一个个痛苦。
治酒驾不能让农村成为边缘化地带,应该一视同仁。农村治酒驾不能照搬城市经验,要有针对性,要有农村特点,这需要解决“没人管”和“没有事”。“没人管”主要警力不足,这需要增加警力投入,同时,可以发动村干部一起参与整治,虽然村干部没有执法权,但可以借助他们进行宣传。当然,在农村要形成整治酒驾的“氛围”,通过农村的宣传工具进行宣传。“没有事”这种意识要清除。这主要是对危害性认识不深,最大的有事是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毕竟“丢饭碗”只是小事,生命危险才是大事。同时,对于一旦涉及到酒驾的,一些农村的福利要受到影响。同时,要制作酒驾黑名单,这样利用农民爱惜面子的特点,让农民意识到自己酒驾是不会“没有事”的。
农村整治酒驾,同样需要打持久战,需要长期性地整治,不能半途而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